在上个月河北发生了骇人听闻的三名初中生将同学杀害毁尸的案件,影响十分恶劣,直至今日案件依旧没有一个结果。
近几年针对校园暴力的讨论越来越多,国家也出台了很多相应的政策来完善法律,保护那些受到欺凌的孩子。
明明都是处在花季的孩子为什么会如此的“恶毒”今天智善家庭教育就来好好的聊一聊校园暴力。
一、校园暴力的杀伤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近十年的未成年犯罪人数已经呈现出一个逐年下降的趋势,这得益于我们教育的普及以及法制的完善,但未成年人犯罪依旧是飘荡在我国教育天空上的一朵乌云。
截止到2022年,我国单年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高达2.8万人,校园欺凌和暴力犯罪被提起公诉的有684人,批准逮捕的有271人。
此外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数字背后:结束校园暴力和欺凌》报告显示:全球有32%的学生近一个月内至少一次被学校的同龄人欺凌,每3个学生中就有1个曾遭受过同学的欺凌。
我国应急管理学会校园安全专业委员会发布的《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约有25.80%的中小学生,经历过校园霸凌,这意味着每4个中小学生中就至少有1个经历过校园霸凌。
这些数字可称得上是触目惊心,校园暴力已经成为了阻碍孩子们健康发展的一条猛虎。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接触到的社会环境相对简单,其中同学就是他们接触最多的人群,心理学上把人类关系分为初级关系和次级关系。
初级关系指的就是血缘和地缘相近的关系,比如亲戚、邻居,而次级关系,指的是具有共同利益的关系,比如同学、同事关系等。
同学作为青春期最重要的次级关系群体,如果出现问题那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将是致命的打击。
在中小学时期孩子们与家长在一起的时间都远比不上同学这个群体,所以当校园霸凌发生时,结果是可以预见的。
校园霸凌除去身体上的伤害外,还会带来极大的心理负担,当一个人每天十几个小时待在这种压力环境下,心理崩溃只能说是时间问题。
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在飞速发展中,他们的人格和三观都在逐步搭建,长时间的强压环境对于他们的性格和三观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经历过校园霸凌的人性格会遭到荼毒,变得内向、敏感。
校园霸凌的危害远不止此,很多经受过欺凌的人甚至会铭记一生,成为他们人生中难以祛除的一段疤痕。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曾说过:一切心理活动,皆来自潜意识的冲动,那些不曾被表达的情绪并没有死去。
遭受欺凌的孩子他们内心的屈辱与愤怒并不会消失而是会以其他的方式释放出来,当他们没有一个合适的目标去发泄时,很大可能会将这种情绪宣泄在自己身上造成二次伤害。
这也是为什么校园暴力的危害如此之大的原因,也是我们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去消除它们的原因。
二、为什么会出现校园暴力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把“性”和“攻击力”视为活着的两大动力,人本身就是一种具有攻击性的物种。
大家可能见过很多的小朋友去虐待小动物或者小昆虫,这其实就是他们攻击性的一种表现。
而当孩子逐渐长大,到了青春期后他们的攻击性依旧没有消失,相反学业带来的压力可能还会增加他们的攻击性。
当攻击性无处宣泄时他们就会将这种冲动转移向自己身边的人,这也是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会出现叛逆、焦躁的原因。
在他们接触到的人群中,能够扮演童年那些小动物角色的就只有那些相对内向的同学,于是这些孩子便成了他们攻击性的宣泄口。
校园暴力也由此开始,很多校园霸凌的事件开端并不是受害者做了什么错事,大多数时候都是施暴者“看着不顺眼”,仅仅是这样一个理由,就很有可能会毁掉受害者的一生。
除了这些主动施暴的人外,还有一些人会“被迫施暴”。
心理学和经济学有两个著名的效应:标签效应和破窗效应。
标签效应指的是人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跟标签一样的人。
破窗效应是指如果环境中的不良现象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例如,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
当标签效应出现,施暴者将“受害人”的标签贴到了被施暴者的身上,被施暴者就会无意识的向着标签去变化。
这种标签对于他们的心理发展伤害非常大,他们自卑、敏感的性格就是从这种“受害人”的标签中蔓延出来的,他们的内心在无形中也成为了施暴者的帮凶,帮着他们不断折磨着自己。
此外,除去施暴者本身,其他的同学很有可能会成为“无意识”的施暴者,当破窗效应形成,受害者在无形中成为了那座有了破窗的建筑。
受害者的社会交互地位就会降低,他与其他的同学将不是平等的关系,这个时候其他同学也会将他作为那只被虐待的小动物,以此来宣泄他们的攻击性。
所以校园暴力的发生并不只是单纯的个体事件,而是一种无意识的群体霸凌。
当这种氛围形成时孩子的抑郁、厌学、焦虑等心理问题都会浮现出来,很多来到智善心理教育咨询的家长都有这种疑惑,孩子本来挺好的为什么突然就不想上学了。
当孩子们出现这种问题时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孩子有可能遭到校园霸凌了。
三、身陷校园霸凌该如何自救
在不久前一部名叫《黑暗荣耀》韩剧突然爆火,其中女主角东恩因为早年遭受了霸凌,所以她成年以后前进的每一步都是为了复仇而行动的。
最后她报复了所有曾经给予她伤害的人,为当年的自己狠狠出了一口气,也替观众们狠狠出了一口气。
当伤害已经发生并且无法挽回时报复就是一种审判,虽然东恩报复了所有人,但她人生中最好的年华已经伴随霸凌和复仇消逝了。
报复是一切已经无法挽回之后的下策,我们处在霸凌中时最应该做的便是像东恩在中学时那样去寻求帮助,解救自己。
面对校园霸凌我们首先一定要有一个认知,施暴者才是错的,他的施暴是因为他暴力成性,而不是我们做错了什么。
很多校园霸凌事件的最开始受害者都是因为这样的认知耽误了最好的摆脱时机,当我们意识到这点以后我们就要鼓起勇气去反抗,去告诉施暴者我不是软柿子。
就像上文举的例子,受害者之所以一直遭受到霸凌,是因为他们本质上被当成了交互地位低于施暴者的人,就像是童年那只被虐待的小动物。
施暴者为什么不去殴打老师、欺凌大人呢?因为老师、大人在交互地位上是优于他们的,他们对这些人群有敬畏,所以不敢去欺凌他们。
我们也要努力将自己的交互地位提升,去站在和他们一样或者高于他们的地方,这样就可以避免霸凌的发生。
如果我们已经处在较低的交互地位上,已经遭受到霸凌了,那么我们最应该做的便是寻求帮助,父母也好、老师也好,甚至是报警处理。
我们要借助一切能够为我们提供帮助的群体,依附于他们的力量来提高我们的交互地位,让霸凌者去恐惧、敬畏,这样我们就可以从霸凌的氛围中挣脱出来。
除此之外,父母其实也是霸凌案件中最应该反思的群体,首先霸凌者的父母没有很好的去教给孩子正确的宣泄方式,导致他们只能通过暴力手段去解压。
而受害者的父母在孩子受到霸凌后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支持,导致孩子只能孤零零的面对霸凌者,去处理他们根本解决不了的麻烦。
心理学家乔登.彼得森曾说过:“如果你软弱,你就无法成为好人,也不可能成为好人,因为成为好人是需要实力的。一个能释放且控制攻击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平和的。”
面对霸凌我们要做的只有勇敢和坚强,毛主席曾经说过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霸凌者们也是,他强势你就会恐惧,当你强势起来,恐惧的就是他了。
四、写在最后
《奇葩说》有一期辩题是“原谅”,马东说:“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终会原谅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
蔡康永回他:“那不是原谅,那叫算了。”
是的,我们永远不会原谅伤害过我们的人,他们对我们的伤害就像是一颗划过我们灵魂的子弹,子弹终会消失,但心理上的弹孔却永远不会被时间抹平。
我们不会遗忘,遗忘是对曾经那个无助自己的背叛,伤痕一直都在,但我希望曾经遭受过霸凌的各位能走出那段阴影,走向属于自己美好的未来,因为只有这样才是过去那个自己所期待的,你要活的比所有人都好,让那些霸凌者嫉妒的发狂。
地址: 济南市汉峪金谷A6-5栋健康大厦9楼
电话: 0531-88999959
邮箱: suggest@genshine.com.cn
邮箱: suggestsunshine@##genshin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