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位来访找到了我,她的问题很简单。
“老师,我怎么才能很坦然的接受别人的赞美”。
女孩说了她的烦恼,每当有人夸她的时候她总是感到十分羞耻。
不能坦然的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夸赞其实是一种潜在的心理困境,而我们窘迫的回答往往会给人一种很谦虚的感觉。
今天智善心理教育就来聊一聊,隐藏在“谦虚”背后的“被夸羞耻症”。
一、我们为什么要被夸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效应叫做罗森塔尔效应(皮革马利翁效应),该效应是在1968年由罗森塔尔进行的一次发展测验中提出的。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1968年来到了当地的一所小学,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了三个班,挑选出来的这些班级都是调皮捣蛋,不爱学习等等的各种问题学生居多。
然后罗森塔尔告诉这些班级的所有老师,在以后的日子里要对他们所教的学生,对他们原来的所有恶劣行为要给予赞美和肯定后,再进行相应的引导和转化。
通过“权威性的谎言”将种种暗示传递给学生。八个月后,罗森塔尔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回访,惊喜地发现,挑选出来的这些班级的所有学生成绩进步很快,性格更为开朗,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也比以前融洽了很多。
日本的综艺综艺节目也曾做过类似的实验,他们找到了一位名叫Kyoka的女孩,女孩因为自己的长相感到自卑,也不擅长与人交流。
节目组派出了一位男助教在接下来的50天里每天都会对女孩进行鼓励和夸奖,50天后女孩的样貌和性格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夸赞和表扬并非只是空洞的语言,反而更像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通过外界的认可来告诉我们,自己真的很棒。
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我们的行为就像是一个抛出的小球,当触及到社会中的其他东西便会反弹回来。
我们通过反弹回来的小球来确定自己行为正确与否,以此来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行为。
当扔出去的小球能收获到更多正向的反馈,我们便会更多的抛出同类的小球。
很多时候自卑的人只是陷入了一种习得性无助的状态,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去改变,即使做出了改变也会因为得不到反馈而停滞不前。
Kyoka的改变正是从男助教的一点点反馈开始,直到她完成了从自卑到自信的蜕变。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动机,是被人赏识的渴望。”
每个人都渴望被看到、被认可、被赞美,即使是那些因为被夸感到“羞耻”的人。
事实上,他们不是不想被赞美,而是不敢被赞美。
二、羞耻的背后是不配得感
开头的那位咨询者,在我与她详谈之后也渐渐发现了她性格中的问题,女生的原生家庭并不富裕,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是吃苦教育的变形。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女孩变得非常自卑。
“我好像失去了拥抱美好的能力”。
自卑的人通常会产生一种不配得感,认为自己配不上一切美好的事物。
正常人在面对美好时会感到惬意、享受,而自卑的人在面对美好时则会感到恐慌。
因为从他们以往的经验来看,这种美好只是暂时的,于他们而言美好就像是一颗划过他们夜空的流星。
流星虽然很美但夜空终究会回归黑暗。
因为原生家庭常年的打压,他们童年中存在的美好屈指可数,这也造就了他们对于美好的恐惧心理。
这种恐惧心理在他们成年后就演变成了不配得感。
不配得感的本质就是一种自卑心理,因为觉得自己配不上这么好的评价而焦虑。
他们对于赞美窘迫的回答在外人看来就是一种谦虚的表现,殊不知自卑的他们已经快要焦虑死了。
除去本身的自卑情绪,还有一种情况也会在童年造就这种被夸羞耻症——不具体的赞美。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都会陷入到这样一个误区中,父母们经过学习之后都了解到了赞美对于孩子是非常重要的。
于是在生活中就会更多的去赞美孩子,但不正确的赞美同样会对孩子的发展造成阻碍。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Carol Dweck 的研究成果发现,如果父母/老师经常毫不具象地夸赞孩子,如“你真聪明” “你真漂亮”等,也会造成长大后的“不配得感”。
在上文中我们提到了人是通过反馈来修正自身的行为。
当我们用不具象的方式去赞美孩子时,对于他们而言我们的反馈就显得很奇怪很空洞。
因为孩子本身并没有做出一个具体的行为,就得到了父母正向的反馈,这样的情景变多孩子对于正常的反馈也会产生不信任感。
于孩子而言,这样的夸奖并没有实际意义,反而会扰乱他们对于自身行为反馈的觉察。
所以我们在夸孩子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让赞美有迹可循,让孩子能在父母那里得到正确的反馈。
三、怎么从容的接受别人的赞美
对于赞美的羞愧起源于不配得感,所以想要改变现状就需要改变这种错误的认知。
我们要逐步去建立自信,树立一个认知——我得到赞美是因为我本来就很优秀。
在老友记的主角团中有一个奇奇怪怪的姑娘叫做菲比,每当有人夸她漂亮时她总会自信的回答“我知道”。
想要提升自己的“配得感”我们就需要利用自身的进步去帮助自己树立这样的认知。
在智善心理过去的经验中,我们认为通过运动的方式可以更快的帮助自己提升自信。
运动可以很明显的让我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也可以从外形上去重塑自己,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在不断变强时自信也会渐渐发芽生根。
除此之外,我们也要努力去熟悉这种被夸的感觉,这个过程也叫做脱敏。
我们可以找一个朋友或者家人,每天都来夸一夸自己,就像是节目组为Kyoka寻找的助教。
这样不仅可以适时的给予我们正向的反馈,也可以帮助我们去熟悉这种被夸的感觉。
当赞美成为了生活的主旋律,我们就不会再对赞美感到羞愧,相反我们会渐渐享受赞美带来的成就感,也会因为赞美更加努力的追求美好生活。
四、写在最后
胆小鬼连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自卑的人渴望着阳光的温暖,却又害怕被它灼伤。
赞美并不是划过我们夜空的流星,而是东方冉冉升起的朝阳,不要恐惧不要忧心,努力的去生活,去拥抱那束光吧。
地址: 济南市汉峪金谷A6-5栋健康大厦9楼
电话: 0531-88999959
邮箱: suggest@genshine.com.cn
邮箱: suggestsunshine@##genshin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