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即,考生们已经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家长朋友们也都开始紧张起来了,高考不仅仅是学力的比拼,也是心态的比拼。
这不仅仅是孩子们的战斗,也是家长们的一场大考,该如何帮助孩子们在本身实力上更上一层楼是很多家长们殷切的期盼,今天智善家庭教育就来为大家出谋划策,看看如何从心理学的角度帮助孩子找到最好的状态赢下这场大考。
一、不要让焦虑传染
学者周国平曾经说过:焦虑好像是传染病,你体质好,有免疫力,就不会被传染。
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焦虑就像是一场小小的感冒,我们有很多种方式去排压,但对于孩子来说,焦虑更像是一场持久的战争。
他们的生活相对单一,没有很多合适、科学的解压方式,压力和焦虑便会随着不断的堆积变得越来越多,最终对他们的心理和生活造成影响。
处在高考期间的孩子们更是如此,一方面他们要面对升学的压力,另一方面社会和学校也会带来这种紧张的氛围,让他们的压力倍增。
所以在家庭层面我们需要为孩子们做的就是不要再增添新的压力,如果有需要我们还要适当的帮助孩子们去排解这种积累的焦虑和压力。
那么身为家长我们该如何去帮助孩子们呢?
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当某种刺激引起了人们的焦虑和恐惧,以后类似的情景出现的时候,就会再次刺激,从而激起人们的焦虑和恐惧反应,并且会伴有一些相应的生理、生化的一些改变。
有一个很常见的一个例子,叫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行为主义学派的理论就为我们家长开拓了思路,在孩子临近考试的这一段时间里,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尽可能的避免让孩子陷入到这种会引起他焦虑的情景中。
“复习得怎么样了?有信心吗?”
“别紧张,前三没问题。”
这是我在过去进行心理咨询时两位母亲曾经说过的话,这两句话乍看起来是很平常的日常交流,但却隐藏着很多无形的压力。
第一句话虽然是出于关心对孩子的询问,但这看似不经意的一问,不仅展现了父母内心潜在的担忧,更会激起孩子的抵触情绪。
第二句话本意是想要鼓励孩子,为孩子打气,但确定的名次却会让孩子的压力更大。
除此之外,我们家长还要特别注意一点,就是不要搞“特殊化”,很多的父母都会在高考前给孩子们开小灶,让孩子吃的更好一点,但其实这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一方面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的突然改变很可能会让孩子不适应,很多在高考期间拉肚子的孩子都是因为身体适应不了这种饮食习惯的突然改变。
另一方面当父母实行“特殊化”时其实就是在变相的制造一种焦虑氛围,当这种氛围被孩子所觉察时孩子就会无意识的陷入到焦虑的环境中。
最后一点,不要提前去研究孩子的志愿,尤其是带着孩子一起研究,之前有位找我做高考减压的家长,在高考前两个月就开始给孩子研究志愿,还经常带着孩子一起。
我在与他接触了几次后很明显的就感觉到了孩子内心的压力和焦虑,细问之下才知道父母一直带着孩子研究志愿,我就马上叫停了他们的“研讨会”。
孩子本身在这个敏感的时期就很紧张,当我们开始就孩子考试分数去确定他们的院校和专业时对于孩子来说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讨论,而是他们在父母面前立下的军令状。
商议确定的院校和专业都会成为孩子身上无形的压力,他们要在不知道试题难度,不知道当年政策的前提下去考到一个期望的分数,这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块块压在心底的石头。
所以在临近高考的这段日子里,我们家长朋友们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像平常一样,不搞特殊,不搞优待,多关心孩子生活少去触及孩子学习上的敏感问题,相信他们,为孩子搭建一个温馨、轻松的家庭氛围。
二、过于轻松同样不利于孩子的考试
在去年高考时有一个孩子让我印象深刻,他的父母找到我的原因竟然是因为感觉孩子太不重视高考了,想让我给孩子敲敲警钟。
聊过以后我发现这个孩子对于高考实在有些太松懈了,就帮孩子加了加压,最后高考结束孩子果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过于轻松对于即将面对高考的孩子们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德国精神病学家Gebsattel曾提出:“没有焦虑的生活和没有恐惧的生活一样,照样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我国当代精神病学家许又新教授也曾经说过:“焦虑是对生活持冷漠态度的对抗剂,是自我满足而停滞不前的预防针,它促进个人的社会化和对文化的认同,推动着人格的发展。”
适当的焦虑和紧张对于我们自身的发展还是很重要的,很多的运动员在大赛前都会尽可能的让自己兴奋起来,紧张和焦虑在此时起到的作用也是如此。
当孩子们处于适当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中时他们的发挥往往会比平常的成绩更加优秀。
三、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高考观念
学者周国平曾经说过:父母都希望孩子将来幸福,但往往误以为这个幸福,和现在的学习成绩有直接的联系。在我看来,孩子将来的前途和幸福取决于他的综合素质,包括身心的健康、良好的性格、良好的智力品质,但这与学习成绩是两回事。在孩子的教育上,父母自己必须有主见,有定力,才不会受社会偏见的支配。
高考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人生中第一次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但却不是最后一次,很多家长为什么会给孩子带去这么多压力,也正是因为他们对于高考的认知出现了偏差。
我们期待孩子能考出好成绩,以后找到好工作,过上好生活,这三者有着必然的联系,但却不是因果关系。
孩子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与否对于他未来的人生有影响,但不是决定因素,能决定孩子未来人生走向的只有他自己的认知。
今年是高考钉子户唐尚珺复读的第十六年了,对于高考的执念成为了牵绊住他走向未来的枷锁,我们无法评价这这种行为对错与否,但我想每位家长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判断。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家长一切的认知都会对孩子的思维产生影响,当我们把高考看的过于重要时无形之中也会影响到孩子对于高考的看法。
当孩子因此产生了错误的认知,将高考视为人生中唯一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时他所面临的紧张和压力是可以预见的,因为这一次的失利会毁掉他的人生,这样的认知已经深深刻在他的脑海中了。
这让我想起了不久之前看过的刘晓艳老师的分享,刘晓艳老师原本目标是清华北大,但最后却因为高考失利只考了一个二本院校,当时的她感觉整个世界都塌了,如今二十年过去她却已经成了家喻户晓的考研英语老师,从事着自己热爱的行业,过着自己幸福的生活。
高考确实是我们人生路上的一个重要的分岔路口,但却不是我们人生的终点,这也是我们家长需要传达给孩子的意志。
四、写在最后
高考是孩子人生中的一次大考,是他们寒窗十年的练兵场,我们能为孩子们做的就是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幸福的生活环境,这样的环境对于孩子来说不光是他们高考前回血的小窝,也是他们人生路上可以停靠的港湾。
认知是父母能够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我们教会他们正确的面对高考也是在教给他们如何正确的面对人生,成功可喜,未来可期;但失败同样可喜,因为孩子的人生才刚刚起航。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行,我们总以为前面的山顶便是人生的终点,殊不知登上山巅后依旧是延绵不绝的群山,我们要做的永远不是带着孩子爬上其中一座,而是要教会他们如何登山。
地址: 济南市汉峪金谷A6-5栋健康大厦9楼
电话: 0531-88999959
邮箱: suggest@genshine.com.cn
邮箱: suggestsunshine@##genshin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