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心理科普>

解读依恋型人格障碍

发布时间:2024-09-24  |  阅读:135

一、依恋型人格障碍概


依恋型人格障碍,又称为焦虑型人格障碍,主要特征是过分依赖他人。这类人在生活中往往表现出多方面的问题。

首先,独立生活能力低下是依恋型人格障碍者的显著特点之一。他们可能在未成年时期因父母的过分溺爱而未掌握独立生活所需技能,成年后离开了他人帮助,衣食住行都成难题。例如,有的年轻人离开了家人就不知道如何做饭、洗衣,甚至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日常作息。

其次,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习惯了听从他人安排,事事由别人主张,缺乏自信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像一些家庭主妇,在生活中完全依赖丈夫的决定,自己从不主动去规划家庭活动或做出重要决策。

再者,做事犹豫不决。他们往往拿不定主意,前瞻后顾。在面临选择时,总是担心做出错误的决定,不敢承担后果。比如在选择职业时,他们可能会因为无法确定哪个职业更好而一直拖延,错过很多机会。

依恋型人格障碍者还会因为担心被遗弃而过分顺从别人,甚至丧失自我,不会对别人提要求,哪怕是合理的要求也不愿意提。他们觉得自己无能,做什么都做不好,害怕自己不能照顾好自己,不能做正确的决定。因此生活中的大部分事情都需要他人来为自己做决定,感觉自己无助,深怕被身边的人遗弃,不愿意独处,做事希望能找个可依赖的人陪着。


二、依恋型人格障碍测试


(一)多样的测试方式

目前,有多种测试方式可以帮助判断是否为依恋型人格。第一星座网的爱情依恋测试,通过询问坚持最久的事情来判断依恋程度,选项包括维护和培养亲密关系、追求个人成长和目标、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享受独立和自由的生活,分别对应安全型依恋、独立型依恋、困扰型依恋、避开型依恋。问卷星的依恋型人格测验则通过一系列问题,如 “我发现与人亲近比较容易”“我发现要我去依赖别人很困难” 等,来判断测试者的依恋类型。此外,还有依恋型人格调查、依恋类型人格测试等问卷,从不同角度对依恋型人格进行评估。


(二)测试结果分析

安全型依恋的人注重维护和培养亲密关系,喜欢与伴侣建立稳定的情感连接,寻求亲密和支持,信任和依赖伴侣,并愿意为维护关系而努力。独立型依恋的人追求个人成长和目标,重视个体的独立性和自我实现,在爱情中注重个人的发展和成就,倾向于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困扰型依恋的人面对问题和挑战时感到焦虑和不安,需要寻求他人的支持和安慰,在爱情中可能会表现出一定的依赖性,对伴侣的支持和关注有一定的需求。避开型依恋的人享受独立和自由的生活,倾向于避免过多的依赖和亲密关系,可能对过度依赖他人感到不舒服,更喜欢独立思考和决策。

通过这些测试,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依恋类型,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调整和成长。例如,对于安全型依恋的人,可以继续保持积极健康的亲密关系模式;对于独立型依恋的人,可以在保持独立的同时,适当学习如何与他人建立更深入的情感连接;对于困扰型依恋的人,可以学习如何更好地应对焦虑和不安,提高自我安全感;对于避开型依恋的人,可以尝试逐渐打开心扉,接纳他人的关心和爱。


三、依恋型人格障碍案例


(一)高校教师案例

T 是一位 32 岁的高校教师,单身无宗教信仰。她在与同学朋友的交往中很难深入,一旦关系过于密集就会引发被控制的焦虑,想挣脱却又委曲求全。T 来诊原因是共进行了 23 次咨询,头两次为网络咨询,后 21 次是面询,后因过年中断。第一次面询时,T 衣着讲究,却双手紧扣并揉搓。她对天蝎座咨询师有好感,认为和其会有更多共同语言。T 自知力良好,清楚自己人际交往有问题且有强烈意愿解决。她失眠 2 月,怀疑自己有病,检查后未发现问题。最近失恋后感到焦虑,与同事朋友易吵架,觉得委屈是因为对方不理解。T 喜欢顺从他人意志,让他人安排生活,缺乏精力、无助感和无能感,怕被遗弃,亲密关系结束时有毁灭性体验。

T 的家庭情况为父亲 62 岁退休工人,母亲 61 岁无业,哥哥 36 岁退伍军人已婚有一女。她足月顺产,上大学前和父母生活在农村,大学毕业后在高校任教并读研。T 喜欢教师职业,工作之余上舞蹈班。她有创伤经历,12 岁前母亲不让她穿舅舅送的花裙子,还骂得很难听,最后她听从了母亲。T 的父母一直逼婚,她已一年未与父母联系。心理检测结果显示她有中度抑郁和焦虑。咨询师分析其病因,心理原因是人格水平处于共生阶段,完全依靠别人,无独立自我,人际关系差。咨询目标分为三个阶段,通过了解资料找到人际问题原因、调整与家人关系、修复人格完善自我。咨询方案包括每周一次一小时的咨询,采用动力学理论背景的对话访谈和沙盘游戏。咨询效果评估中,T 自述感谢咨询师帮助,生活有了希望。


(二)普通人案例

谢某母亲早亡,由父亲和继母抚养,家庭环境恶劣。在学校里,他最害怕开家长会,会躲起来。他从小渴望关怀,成长过程中,父亲懦弱,继母强势,导致他只会听命,不敢自主判断和做决定。大学毕业后,很多事情仍不会拿主意。恋爱时,女朋友说什么就是什么。结婚后,从衣食住行到工作变动都听从娘家人。当家庭开支入不敷出时,妻子建议他去私企上班,他毫不犹豫辞掉铁饭碗。妻子生病住院,他不会做饭,只能在病房外苦苦支撑。后来妻子背叛并离婚,谢某生活节奏被打乱,不会煮饭、烧菜,不知如何用熨斗,连水电费都要摸索很久才会缴费。谢某对妻子极度依赖,离婚后生活一团糟。其形成原因是缺乏关怀和完整家庭,让他变得敏感,享受被关怀后失去做决定能力,一旦关怀消失就无所适从。解决措施是相信医生,从医学角度入手,克服过分依赖别人的问题。


(三)留学生案例

一位在日本留学的学生,因日语不好,刚到日本时上了一年语言学校。在此期间,她谈了一个学霸男朋友,他在国内。备考期间,男朋友一直鼓励她,给了她很强的安全感。但后期两人经常吵架,影响了她的心态,导致她放弃了去更好学校的机会。现在即将毕业,两人处于分手状态,她处于找工作的摆烂状态。她觉得男朋友像毒药,既让她变得自律有安全感,又在关系不好时让她变得更差。她纠结是否要和男朋友做朋友偶尔聊聊、复合或者断绝一切联系挺过现在的阶段。这位留学生在异国他乡,因依恋型人格,在恋爱、学习和找工作中都面临着诸多问题和纠结。


四、依恋型人格障碍的成因


(一)生物因素

有研究表明,气质类型等生物因素可能对依恋型人格障碍的形成产生影响。气质类型是个体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典型而稳定的动力特征。某些气质类型可能使个体更容易表现出依赖他人的倾向。比如,一些天生较为敏感、内向的人,可能在面对外界环境时更容易感到不安,从而倾向于寻求他人的支持和保护,久而久之,可能发展为依恋型人格障碍。


(二)社会因素

父母过度保护、社会角色固着等社会因素与依恋型人格障碍密切相关。父母的过度保护会让孩子失去独立探索和面对挫折的机会。例如,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事事包办,不让孩子承担任何风险,孩子就难以发展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角色固着也可能导致依恋型人格障碍的形成。在一些传统观念较强的社会环境中,特定的社会角色被赋予了固定的行为模式和期望,个体可能会因为受到这些观念的束缚而变得过度依赖他人的认可和指导。


(三)自尊体系不完整

自尊体系不完整是依恋型人格障碍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依恋型人格障碍患者而言,他们缺乏正确的自我意识,往往呈现出低自尊的状态。正常的自尊体系主要取决于重要抚养者对孩子的重视。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常受到父母的批评和打压,忽略孩子的感受,陪伴时间也少,他们的自尊水平就会下降,难以看到自己的优点,容易形成低价值感。这种不完整的自尊体系表现为缺乏自信和正确的自我评估,导致患者否定自我,进而想方设法去依赖他人。依赖他人意味着放弃独立的自我,使他们难以形成独立的人格,遇到问题时不积极动脑筋,容易产生依附心理或从众心理。


(四)缺乏安全感

成长过程中因父母互动不足而缺乏安全感是依恋型人格障碍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婴幼儿时期,孩子离不开父母,需要父母的呵护和照顾,满足一切需求。这个阶段的孩子非常没有安全感,需要父母给予足够的安全感。如果父母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让孩子体验到父母可以照顾好他们,孩子就很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不信任感,进而发展出对自己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会延伸出 “我无法信任自己,所以我需要一个保护神” 的行为模式。缺乏安全感来源于父母在早年互动关系中没有给予孩子很好的照顾,这也是父母在养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五)父母过度包办

父母过度包办替代孩子成长,会使孩子心理力量发展不足,形成依恋型人格障碍。父母的过度包办让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得不到成长,形成替代性成长。经年累月,孩子就会产生 “我是永远长不大的小孩” 的不合理信念,父母成为他们永远的权威和依赖对象,以至于成年后都不能独立自主地生活。据天津市少工委对 1500 名中小学生的调查,其中 51.9% 的学生长期由家长整理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具;有 74.4% 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离开父母就束手无策;只有 13.4% 的学生偶尔做些简单家务,情况令人堪忧。


五、依恋型人格障碍的治疗


依恋型人格障碍的治疗一般以心理治疗为主,同时若合并其他疾病可能会配合药物治疗。


(一)心理治疗

1. 增强患者自信:通过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自我认知能力,认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有能力为自己的生活及决策承担责任。例如,认知行为疗法可以让患者分析自己的依赖行为,认识到这种行为的不合理性,从而逐步改变思维模式,增强自信心。治疗师可以引导患者回顾自己成功的经历,发现自己的优点和能力,鼓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尝试独立完成一些任务,逐渐积累自信。

1. 习惯纠正:依赖型人格长期的依赖行为已经形成一种习惯,需要进行纠正。可以采用习惯纠正法,让患者清查自己的行为中哪些是习惯性依赖别人去做的,哪些是自己做决定的。患者可以每天做记录,记满一个星期后,将这些事件分为自主意识强、中等、较差三等,每周进行一个小结。对于自主意识强的事件,以后遇到同类事情应坚持自己做;对于自主意识中等的事件,提出改进方法并在以后的行动中逐步实施;对于自主意识比较差的事件,可以采取控制技术,逐步强化,提高自主意识。

1. 重拾患者自信:激发患者的勇气,努力让患者自己做决定。当患者开始自己做决定时,可能会感到不安和焦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成功经验的积累,患者的自信心会逐渐增强。同时,为患者创造一个没有依赖对象的环境,或者让患者面对需要自己做判断的事物,用这样的方式逐渐过渡。虽然患者可能会感到心里不踏实,甚至出现紧张、焦虑等表现,但随着行为的矫正,这些症状会逐渐改善。


(二)药物治疗

如果依恋型人格障碍患者合并其他疾病,如抑郁症、焦躁症、强迫症等,应注意同时进行治疗。在医生的评估下,可能会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例如,对于伴有严重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患者,可以给予抗焦虑药和抗抑郁剂。起效快的有苯二氮卓类药物,起效比较慢的有一些抗抑郁剂,比如盐酸氟西汀片、盐酸帕罗西汀片等。但需要注意的是,人格障碍治疗效果有限,预后欠佳,药物治疗通常只能缓解合并症的症状,对于人格障碍本身的治疗作用有限。

总之,依恋型人格障碍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和治疗师共同努力。患者要积极配合治疗,勇敢面对自己的问题,逐步改变依赖行为,重拾自信,实现独立生活。

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