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心理科普>

了解回避型人格障碍,共筑温暖理解之路

发布时间:2024-09-23  |  阅读:88

一、认识回避型人格障碍

 

回避型人格障碍是一种精神疾病,可能由遗传或特定环境因素如早年情感忽视、不正确情绪引导等引起。它最大的特点是行为退缩、心理自卑,面对挑战多采取回避态度或无能应付。

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在行为上表现出明显的退缩。在需要交往的活动中,他们会尽量避免参加,除非确定自己受欢迎,否则不愿意参与到他人事务中去。例如,在社交场合,他们总是躲在一旁沉默寡言,即使参加集体活动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不能面对别人的批评,害怕在别人面前露出窘态。

自卑也是回避型人格障碍的重要特征。患者自卑感重,在社交场合沉默,不敢表达自己想法,怕引起他人笑话。在与他人交流中感到压抑。他们对自己缺乏自信,怀疑自身价值,特别是在遭到拒绝和反对时,这种敏感会更加明显。

此外,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还会回避问题。对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他们总是夸大问题的困难和可能存在的危险。比如,面对一项新的工作任务,他们会过度担忧自己无法完成,从而选择逃避。

大部分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会因为害怕受到他人的批评或者被拒绝而回避工作、社交或者相应的活动。如果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回避型人格障碍是可以改善的。患者应及时就诊,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治疗,保持乐观心态,克服自卑心态。


二、探寻成因之谜

 

(一)遗传与生理因素


研究表明,回避型人格障碍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联。有遗传背景的人群和双生子的人格障碍发生率明显升高。遗传因素在人格的发展和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家族中有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的,其他人患病的风险较高。

同时,大脑组织异常也可能导致回避型人格障碍。神经递质传导障碍等生物化学因素会影响情绪的调整,进而诱发回避型人格障碍。例如,一些研究发现,患有该疾病的人通常存在着脑内 5 - 羟色胺活动水平较低的情况。此外,约半数的人格障碍患者存在轻度异常,与儿童脑电图相似,这表明人格障碍可能与大脑发育成熟延迟有关。


(二)心理社会因素


幼儿时期的重大精神刺激或生活挫折常可明显影响人格发育。如果在幼儿心理发育过程中遭受重大精神刺激,如亲人的死亡、家庭暴力等,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回避型人格障碍的症状。不当的教育方式也是形成人格障碍的重要因素。父母采用严格苛责、打骂批评类的教育方式,会给儿童的心理造成严重的自卑感,使其自我否定,不认同自我价值。而嘲笑讽刺式教育则会破坏儿童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此外,外部环境的作用也不可忽视。突发性外部事件,如被背叛、被孤立、遭受霸凌欺辱等,在这类伤害发生后又未能及时疏导心理,会导致缺乏安全感,无法信任他人,性格敏感脆弱多疑。不良的家庭环境,如父母缺位等,会让儿童认为自己是被遗弃的,不值得被爱,也不相信能获得他人的爱,甚至不懂得爱和被爱。原生家庭环境是造成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主要诱因之一。


三、治疗之策

 

(一)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在回避型人格障碍的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它能够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例如,患者可能过度担心他人的评价,认知行为治疗会引导患者识别这些不合理的想法,并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和实践,帮助他们逐渐改变这种思维模式。同时,认知行为治疗还会指导患者采取积极的行动,逐步克服回避行为,增加社交参与度。

支持性治疗则为患者提供了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会给予患者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增强自我价值感。例如,当患者勇敢地尝试参与社交活动时,治疗师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让患者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是有价值的。


(二)药物治疗


对于伴有焦虑、抑郁等病症的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药物治疗可以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抗抑郁药物如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等,可以调节患者的情绪,减轻抑郁症状,让患者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抗焦虑药物如利眠宁等,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情绪,降低紧张感,使他们在社交场合中更加放松。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目前并没有治疗人格障碍的特效药。药物治疗只是辅助手段,不能替代心理治疗。


(三)综合治疗


治疗回避型人格障碍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将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结合起来。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药物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症状,为心理治疗创造更好的条件。

同时,患者还需要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自我管理能力包括学会情绪调节、自我激励、合理安排时间等。例如,患者可以通过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来缓解紧张情绪。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增强他们应对生活挑战的能力。

总之,治疗回避型人格障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家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综合治疗和自我管理,患者可以逐步克服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四、案例分析启示

 

(一)案例呈现


1. 高三男孩案例:一名高三男孩因与好友关系冷淡而备受困扰。初中时两人关系很好,高一后关系变差,好友的议论让他觉得是在打击自己。现在座位离得近,他更在乎好友,总觉得受其影响,学习也受到了影响。这个男孩被诊断为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主要表现为容易因他人批评受伤、除至亲外无好友、行为退缩、心理自卑、敏感羞涩、夸大困难等。

1. 男女恋爱案例:在一起两年的情侣,女方物质付出多,男方是单亲家庭长大,被爷爷带大,有点自卑,性格偏激。女方着急订婚不断逼问,男方因失业和负债压力分开。相处中女方经常发脾气,男方是严重的回避型,不喜欢吵架,觉得被女方道德绑架。目前男方处于纠结状态,既不想继续面对订婚和争吵,又舍不得女方给予的温暖。

1. 辞职男性案例:一位刚刚辞职来就医的男性,15 岁时性格变得孤僻,回家不与父母交流,锁门发呆。在学校只与一两个人交往,选择教室角落就坐。大学后申请校外居住,拒绝融入寝室。工作后承受不了压力,和同事相处不好,想逃离职场,经常自我否定,觉得生活了无生趣。


(二)行为表现分析


在这些案例中,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的行为表现具有一些共性。他们在社交方面表现出明显的退缩,害怕与人交往,担心自己的言行不当被人讥笑。例如高三男孩觉得好友的议论是针对他,辞职男性在学校和职场都尽量避免与人接触。他们还对他人的评价非常敏感,容易受到伤害。像男女恋爱案例中的男方,因为女方的话而感到自卑,对女方的夸奖也不断否定。同时,他们在面对问题时往往选择回避,而不是积极解决。如辞职男性面对工作压力选择逃离,高三男孩不知如何扔掉 “好友包袱”。


(三)成因探讨


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出,回避型人格障碍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家庭环境对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辞职男性在 12 岁时因父母的指责和辱骂,感觉被遗弃,从而变得回避。男女恋爱案例中的男方,单亲家庭和爷爷的抚养方式让他自卑。幼儿时期的重大精神刺激或生活挫折也可能导致回避型人格障碍,如被背叛、被孤立等。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如遭受霸凌欺辱等,若未能及时疏导心理,会使性格变得敏感脆弱多疑。不当的教育方式也会破坏儿童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如严格苛责、打骂批评、嘲笑讽刺式教育等。


(四)治疗建议启示


这些案例为回避型人格障碍的治疗提供了一些启示。首先,患者要消除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像高三男孩需要肯定自己,不要因好友的指责而低估自己。其次,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和鼓励,相信自己能够成功。例如辞职男性可以尝试在内心深处暗示自己一定能做出改变。再者,克服人际交往障碍,多给自己创造在公共场合发言和与他人沟通的机会。对于恋爱中的男方,可以尝试重新从暧昧朋友做起,降低防备心,逐渐建立信任感。同时,患者可以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减轻精神压力,尝试改变学习或工作方法,以平和心态面对生活。家人和社会也应给予患者理解和支持,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氛围。


五、相处之道

 

(一)正确认识自己


与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人相处,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要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要把自己看的一无是处,也不要把别人看的十全十美。积极自我鼓励,克服自卑感。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避免将自己的期望过度投射到对方身上。例如,当与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人相处时,不要因为对方的回避行为而怀疑自己的价值,要认识到这是对方的问题,而不是自己的过错。


(二)克服人际交往障碍


努力克服人际交往障碍,可以寻求心理医生或者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开展心理治疗,如支持性心理治疗、暴露疗法、角色扮演法等。在与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人相处中,可以尝试主动与对方沟通,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过于强势。比如,可以从一些轻松的话题开始,逐渐建立起对话的氛围。同时,要学会倾听对方的想法和感受,给予对方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表达自己。


(三)读懂对方规则


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人往往有自己的一套规则和模式。要读懂对方的规则,需要耐心观察和理解。例如,回避型人格的人在亲密关系中,表现得较为被动;面对问题时,会采取回避的态度;对于情感的表达,会比较自卑;当你展现出较强的依赖性时,会选择逃离。了解这些特点后,可以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保持距离感和舒适度。不要对他们抱有过高的期待,避免给他们过多的压力。同时,要尊重他们的生活节奏和处事方式,不要试图干预他们的生活。

与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人相处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理解。要认识到他们的行为并非故意为之,而是源于内心的恐惧和不安。通过正确认识自己、克服人际交往障碍、读懂对方规则等方法,可以更好地与他们相处,帮助他们逐渐走出回避的世界,建立更加健康的人际关系。

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