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心理科普>

节约三五块,多花三五百,如何改变“没苦硬吃”的老一辈?

发布时间:2024-08-27  |  阅读:56

       在文章开始前智善心理想来给大家出一道题目:


如果你现在面临着两个选择,分别是:你有100%的可能会失去100块钱;和你有1%的可能会失去10000块钱,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一、苦会流向能吃苦的人


前不久有一个视频在网络上热传,视频中一个小男孩坐在桌子前吃着饭,录视频的是男孩的奶奶。


奶奶炫耀的说为了给男孩做饭,热了一身汗,但是她没有开空调,节省了电费。


小男孩却说:没开空调是因为你脑子有泡。


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老一辈,ta们好像是为了吃苦而吃苦,明明家里不差钱,却依旧要吃过期的东西,为了省几块钱不开空调、不坐车。


这样的生活方式让孩子们都苦不堪言,因为伴随着吃苦而来的还有精神上的PUA


正如图片中的网友所说,很多时候老一辈不仅自己吃苦,还要把苦也分给我们一点。


Ta们就像是生活中的苦行僧,不断地通过受苦来使自己的心理得到升华。


这种没苦硬吃的思维深深扎根在ta们的认知中,好像享福对于ta们来说不是一种享受,而是一种责罚。


之前有人发过一张全国食物中毒统计图,在图片上赫然有两个大省遥遥领先,分别是云南和山东。


很多网友们便很好奇,云南人是食物中毒是因为吃菌子,山东人为什么食物中毒会这么严重?


很多山东的网友们便现身说法,都是因为家长这种没苦硬吃的精神导致的,在山东讲究一个长毛的馒头扒皮吃,酸了的东西热热吃。


只要还能看出食物原本的样子,它就是可食用的。


节俭是我们民族的美德,但当这种精神超过一定限度后就成了一种思想上的荼毒。


之前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苦会流向能吃苦的人。


点赞最高的一个回答中有一句话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因为自讨苦吃。


余华曾经说过:苦难并不值得歌颂,磨炼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躲避。


当没苦硬吃成为了一种社会文化时,那么它就不是一种节俭,而是一种披着节俭外衣的糟粕。


二、没苦硬吃的心理是如何形成的?


       没苦硬吃的心理是如何形成的?在回答这个问题以前智善心理想让大家再思考一下文章开头的问题。


在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风险厌恶。


这个概念的核心理念是,当一个人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


当它涉及到收益时,例如100%获得3000,80%获得4000元,人们会更倾向于3000元,因为他们恐惧失去。


当它涉及到损失时,则与收益相反,人们会因为投机心理而去选择那个1%


这其实就是很多老一辈人硬吃苦的真正原因。


因为恐惧短期利益的失去,所以在投机心理的影响下选择了那个可能威胁到自己长期利益的选项。


在社会学上也有一个类似的概念叫做烂梨思维


指的是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即持续关注和纠结于已经发生且无法改变的负面事件,导致持续的负面影响。 


这种思维模式源于人们对损失的厌恶感,当面临无法挽回的情况时,人们可能会选择继续沉浸在已经发生的负面事件中,而不是从中吸取教训并向前看。


这种思维方式不仅浪费时间,还可能影响到个人的情绪和决策过程,导致个人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最大的浪费是舍不得。


很多时候投入的越多,便会越难抽离,继而继续投入,形成恶性循环。


这就是所谓的沉没成本不计入成本,但却会影响当前决策。


老一辈人没苦硬吃的开始可能只是一个长毛的馒头,一盒过期的牛奶,但就是这几块钱成为了影响当前决策的沉没成本。


三、如何改变没苦硬吃的思维


没苦硬吃其实是一种畸形的思维,而这种思维的建立和老一辈人所处的时代有着莫大的关系。


世界上每一种存在都有它的道理。


没苦硬吃的思维也是,在过去那个吃不饱饭的时代,老一辈人经历了饿肚子的一段痛苦历史。


他们无法理解我们的一些浪费行为,正如我们理解不了他们的畸形节俭。


想要改变老一辈人的这种思维我们或许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尝试:


1.改变认知


没苦硬吃本质上是一种畸形的认知,所以想要改变就要从根源出发,去改变他们的认知。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去与他们沟通,将利害关系阐明,让他们看到被他们忽视的长期利益的损害。


当发现自己的行为会损害长期利益时,老一辈人中的一部分便会做出改变。


但这种方法的实用性十分有限,因为认知的形成经历了太多的实践过程,所以改变是困难的。


2.让实践说话


老一辈人形成节俭思维是因为穷苦环境带来的实践,让他们意识到这种做法可以有效抵御风险,所以他们选择了节俭和囤积。


而要改变他们这种思维,同样需要实践让他们意识到现在这种畸形的节俭同样是有害的。


我们可以通过一次“痛苦”的实践来帮助他们意识到这样做的风险,有一位网友分享他的妈妈因为经常吃剩菜得了直肠癌,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动过剩菜。


我们倒也不必这么极端,只需要让老一辈人通过一些实践意识到这种思维是错误的便可。


3.学会理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不理解他们,他们同样不理解我们,改变很多时候意味着痛苦,需要我们否定掉之前的一切认知。


所以在这个层面上,尊重与理解或许就是我们与自己和解,与老一辈和解最好的方式。


四、写在最后


没苦硬吃是时代的遗殇,它是苦难时代遗留下的一种畸形思维,苦难带来的不安全感让老一辈人一生都在如履薄冰。


他们恐惧饥饿,所以选择了节俭,如果我们无法改变,不妨试着去尊重、理解,时代已经让他们饱受折磨,所以我们更要懂得爱他们。

微信公众号
Top